来源:新华社
记者:刘红霞、郝玉、关俏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海茫茫。倏然,一列火车驶过绿植掩衬下的铁轨,打破周遭寂静。
13岁的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艾力望着窗外,时不时抬手看表。个把小时后,他就要到库尔班大叔的家乡于田县研学。
“我们从小就知道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但坐火车去他的家乡,还是第一次。”阿卜杜热伊木话语中难掩兴奋。与他同行的30多个同学,也都满心期待。
去年6月,和若铁路通车,与先前开通的格库铁路、南疆铁路“牵手”,标志着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形成闭环。这也是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全长2712公里。
一年过去,记者沿着铁路看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依旧是那浩瀚的模样;铁路环线串起的城市乡村,却正悄然发生令人欣喜的改变……
发展之路,激活绿洲新生机
一条铁路,能激发多大能量?生活在铁路沿线的各族群众,最有发言权。奔驰的列车,稳稳助推沿线各地迈向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条“土特产”环线。
在叶尔羌河流域,核桃种植有着上千年历史。然而,核桃树年年结果,贫困却代代相传。
“你放心,核桃是‘坐’专列过去的,速度很快。”夏日里,和田地区和田县客来木农产品公司总经理如则麦麦提·努日通过电话向客户打包票说。
铁路通了,核桃这个浑身是宝的“黄果果”,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如则麦麦提告诉记者,今年预计销售量4万吨以上,能带动本地2万多名村民增收。
和田地区的地毯、喀什地区的新梅、阿克苏地区的苹果……借助铁路,新疆特色农副产品以更快速度抵达全国。
在新疆库尔勒铁路货场,工作人员操作龙门吊进行装车作业(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疆铁路部门统计,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形成以来,截至今年6月中旬,库尔勒货运中心、喀什货运中心共计发送货物3349.58万吨。
——这是一条文旅走廊。
走进喀什地区莎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记者被这样的场景深深感染:舞台上,各族民间艺人欢快表演着非遗十二木卡姆,台下,操着各种口音的游客或频频鼓掌,或翩翩起舞。
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古称龟兹,石窟壁画、诗词乐舞四海闻名。最近,原创歌舞剧“杏花之约 丝路龟兹”在当地精彩上演。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米兰古城遗址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以来演出明显多了,有时甚至还要临时增加演出场次。”若羌县楼兰艺术团团长艾亚丁·吐尔逊说。
在新疆若羌县瓦石峡镇,若羌县楼兰艺术团的演员为参加枣花节的游客表演歌舞(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日益响亮。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副主任宋强介绍,今年以来截至6月中旬,国内约1647万人次旅客乘坐火车在新疆旅游。开通一年来,和若铁路共运送旅客约36万人次。
——这是一条沙海绿带。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中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行驶,风沙是主要威胁。记者从车厢向外看去,轨道两边,数百米宽的阻沙障、草方格和植物带犹如绿带,为列车“护航”。
这是在和若铁路沿线拍摄的1.5米高的立式沙障(2022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记者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在被流动沙丘侵害严重的和若铁路沿线,建设者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296万株,林带覆盖面积超过11万亩,这条“绿色走廊”成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这是在和若铁路沿线拍摄的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组成的防沙“三件套”(2022年5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和若铁路沿线种植的耐旱植物。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民心之路,交流交融更紧密
“哎嗨,马呐马呐萨木萨(维吾尔语:烤包子来咯)”夏日午后,玉龙喀什河畔,随着“堂倌”一声吆喝,食客们涌向案台,用手机扫码付款。
热腾腾的烤包子端上桌,“堂倌”向外地游客示范沿包子底端切开一圈,揭开后,香味扑鼻而来。
“新疆烤包子个头真大,就像我们常吃的菠萝包。”广东游客樊菲顾不得抬头,忙着拍照打卡。
沿着铁轨,越来越多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新机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和若铁路依木拉克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正值周末,记者来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洁净古朴的院落里,参观者络绎不绝。
“早上刚接待了三拨分别来自北京、广东、湖南的游客,他们专程坐火车赶来,重温库尔班大叔的感人往事。”讲解员哈斯也提汗·买土送说,南疆铁路环线形成后,来纪念馆的游客持续增多,“有时候忙不过来,不过大家喜欢来,我们都特别高兴”。
这是乘坐和若铁路列车去库尔班大叔家乡研学的学生们和老师(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红霞 摄
“你从哪儿来?”在和田地区和田市古江巴格乡,10岁的帕提玛·麦麦提热杰普主动同记者打招呼。
“来我家超市买东西的游客有北京的、河南的……”小姑娘和记者大方攀谈,普通话讲得很不错,笑起来小酒窝很是讨喜。她的梦想,是“去北京上大学”。
帕提玛·麦麦提热杰普(左)和她的妈妈在自家的超市里(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红霞 摄
这条铁路环线,不只带来疆外游客量的增长,它对疆内各族群众走亲访友、求学就医也带来更多便利。
“以前从和田去往乌鲁木齐方向有T9528次列车,环线形成后,新增了5818次列车。”和田站党支部书记李林告诉记者,“有意思的是,T9528客流量没有下降,而5818次列车客流量也很可观,节假日有时甚至‘一座难求’。”
这正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生动写照。有着多年南疆工作经验的喀什市委书记药宁认为,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后,老乡见识更广了、眼界更宽了,新疆和其他省份的“对流”也更加顺畅,促进了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
未来之路,辽阔大地前景广
6月9日,随着汽笛长鸣,25辆满载集装箱货柜的大卡车从喀什火车北站发车,这标志着“中吉乌多式联运通道+陆海新通道测试班列”开通。
火车站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处,喀什综保区与喀什机场间的国际货物连接通道工程接近完工,不久的将来,这片区域将实现综保区、经开区、航空港区等开放平台政策的叠加融合。
视线转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眼下,尉犁-若羌-和田超过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在沙漠戈壁中加速推进。
目前,新疆公路总里程逾22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5个,铁路营业里程达8768.9公里……一段段公路、一座座机场、一条条铁轨,便利了百姓出行,也夯实了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在新疆乌鲁木齐站,游客在“环塔之旅·非凡印记”旅游专列前合影(3月27日摄)。新华社发(陈继伟 摄)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近日,新疆提出南疆环塔里木经济带构想,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沙漠铁路环线无疑为做活南疆“棋眼”打下基础。各地正积极布局产业,谋划未来。
走出去年6月投运的和田地区策勒县火车站,记者放眼望去,向南一公里处,津和陆港中转区项目建设正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项目主体已见雏形,投入使用后将打造为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往西几百米,则是天津、策勒两地共建的天津工业园区,纺织、电子类企业车间开足马力加速生产……
“去年火车开通后,我们就在周边启动建设了物流中心,加上本地已形成的产业资源,未来南疆产品可以借助铁路联通喀什经济开发区,从而更好对接中亚市场。”策勒县委书记马江山介绍。
沙漠北边,位于库尔勒市的货运中心,火车卸空又装满,龙门吊往来穿梭。
“真没想到,格库铁路开运到现在,过货量会成倍增长。”库尔勒货运中心库尔勒营业部助理工程师米亮说,从化工品,到化肥、棉花,甚至豆粕、粮食,尤其到夏秋季节,农副产品更多,日装卸量达1.83万吨。
目前,新疆南部地区货源经格库铁路运输比重增至95%以上。格库铁路从最初联通青海、西藏,到如今辐射甘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更好显现助力西部经济发展的运输大通道作用。
只有贫瘠的沙漠,没有贫瘠的梦想。从“阡陌不通”到“阡陌纵横”,交通之变正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开往于田的列车上,记者问去研学的阿卜杜热伊木。
“想考交通类的大学。”这个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小伙子望向窗外说,“我想在南疆修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