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李云霞(云南财经大学)
8月26日,唐尚珺在与新京报的独家访谈中正式宣布决定继续复读,这将是唐尚珺人生中第16次高考复读,他的决定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对于唐尚珺多次复读的目的,部分网友质疑其有做“职业考生”的嫌疑,也有人担忧他心理健康是否出现了问题。但他本人回应,复读是因为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理想专业,心有不甘。
虽说高考机会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平等的,但唐尚珺的经历在众多考生中确实不常见。加之唐尚珺今年已经35岁,就业前景仍然未知,其本人也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及自己的家庭情况并不乐观,网友对其前途的担忧实属正常。但过度的关注与揣测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人生的权利,网友对他人的人生进行自认为善意的“指手画脚”,其实是一种不合理的“助人情结”。
“助人情结”的出发点是帮助他人解脱困境,但其往往会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东西强加于对方,忽视了对方所处的情境。结果经常是给对方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扰和压力,不仅问题没解决,还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是人生的必修课。其实,我们在唐尚珺事件中窥探到的“助人情结”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很多人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别人,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的权利,我们与他人处境不同就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假如我是唐尚珺”这样的假设也不可能变成现实,对他人人生规划的强行指导根本站不住脚。成年人对于自己的选择负责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过度的“助人情结”还有可能引发网络暴力。此前,网络博主“南依”选择休学成立家庭时也遭到众多网友的“好心劝告”,劝告无果后诸如“恋爱脑”“剧本”“不争气”之类的言语出现在评论区。疫情期间,上海女子请外卖员帮忙给有听力障碍的父亲送菜,在对事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网友对女子进行网络暴力致其自杀。这都是因“助人情结”带来的网络暴力事件,我们当然不希望网络暴力再次发生在他人身上。
无论唐尚珺复读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他的个人选择,其中的得失也只有他个人能够深切体会,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要学会尊重。“助人情结”不一定能助人,对于他人的选择社会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