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河县柳川镇驾车驶入乃寿(也陇)村,山路十八弯,8.5公里需要行驶40多分钟。3.5米宽的通村公路两侧,稀疏地分布着村民们的屋舍。“清江一曲抱村流”,两个村庄被清水江隔开,河流的一侧是乃寿,另外一侧是也陇。
乃寿(左)与也陇(右)被清水江隔开
乃寿与也陇之间没有道路相连,村民们只能靠渡船来往。从2021年4月至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副主任周水源,从学校来到乃寿(也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当地村民一样爬坡过坎,周水源经常在两地之间往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乃寿(也拢)村面积2000余公顷,人口共有356户1600余人,系苗族聚居村寨。截至目前,贵州轻工职院共派出驻村干部3人,接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周水源在查看护栏
说走就走的交通条件,对乃寿(也陇)村村民来说意义非凡。
“临崖、临坎,弯多、路窄,山区公路谨慎驾驶。”入村的道路蜿蜒曲折,标注着类似文字的交通警示牌,每间隔一段距离就被竖立在公路两旁。
3月31日,56岁的村民邰通发扫墓结束往回赶。步行1个小时左右后,看到周水源乘坐的车辆驶过便挥手示意。“今天如果没遇到周书记的车,我还需要再走1个多小时才到家,非常感谢周书记。”邰通发对记者说。
周水源(中)在入户走访
交通出行,一头牵系民生冷暖,一头牵引经济发展。“乃寿(也陇)村地理区位比较差,远离乡镇和县城。近两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以赴优化村内的小交通环境,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周水源说。
驻村以来,周水源以剑河县“四项提升行动”为抓手,走访入户广泛征求民意,在前期建设的成果上不断改善乃寿(也陇)村环境卫生条件,优化交通环境。
在贵州轻工职院的关心和支持下,乃寿(也陇)村2022年度共获得学院帮扶项目资金24万元。组内道路硬化建设、护栏建设、村厕区域环境整治和改造……翻开帮扶项目推进表,记者看到大部分资金均用在基础设施项目中。
给家庭困难户发放慰问金
3月31日,步入乃寿(也陇)村新寨组,记者看到部分串户路未拆除混凝土模板,涂抹些许红色油漆的胶合板格外显眼。“2022年12月,乃寿(也陇)村组织工人在新寨组修建了串户路,方便群众出行。”周水源说。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至今,周水源协调各方资金共在村里修建了1300米道路。由于道路坡度较陡,安全护栏成了许多村内道路的标配。
乃寿(也陇)村大寨是悬崖村落,不少房屋依山而建,紧贴山体。村民们就地取材,形状各异的石头被错落有致地垒在一起,用来代替院坝外侧的钢筋水泥。
乃寿(也陇)村大寨的房屋
截至目前,在周水源的协调对接下,贵州轻工职院投入35.4万元,按照通组路标准,在村里修建了2300米的安全护栏。“乃寿(也陇)村交通条件不佳,我们根据牛背马驮的实际运输需求,将大部分护栏的高度设置在8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既能满足农业生产,也能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周水源说。
村内清水江码头的150米护栏,也已于2021年底完工。
乃寿(也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尚江表示,贵州轻工职院帮扶资金的持续投入,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特别是串户路建设、危险路段护栏建设、抗旱引水建设,解决了村民长期盼望的难题,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村里的串户路
说走就走,路将不再长。周水源表示,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加强产业发展的调研,多学习、多借鉴,争取产业发展有突破。在文旅系廖洪泉博士及学生暑期“三下乡”期间开展产业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争取学院博士平台更多智力投入;向相关部门申报产业项目,探索特色农业、特色养殖的发展道路。
同时,借助学院技能教育优势,加强对村里劳动力的培训,持续提升村民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经商的技能本领,为乡村振兴储备更多实用型新型农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