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夏夜八点钟,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的乌东村格外凉爽。标准篮球场上,一块银幕,一台电影放映机,放映员李文成的任务是放映两场:《血战许昌》和《浴血阻击》,都是战斗片。

银幕前的观众除了一位游客的孩子,就只剩放映员李文成及自己的孩子,这让李文成显得有些尴尬。

李文成说:我们每场都必须放完,这是硬任务,不能因为人少就收摊子。


(资料图)

李文成是雷山县的专职电影放映员,负责丹江镇下辖27个行政村的电影下乡任务,按照安排,今年他要完成放映300多场。“上半年已经完成了100多场,看电影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人数多的时候100多人,少的时候几个人,但我们每场都必须放完,这是硬任务,不能因为人少就收摊子。”李文成一边说一边翻开自己的放映记录本,其中的一页记录显示:4月21日至5月21日,共放映故事片43场,科教片27场,观看人数1990人。“看电影的都是来来去去的,记录的人数太少也不行,其实从头看到尾的确实不多。”李文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李文成的电影放映记录本

看电影是20世纪60、70年代生人的美好回忆,人山人海的室外放映现场,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成为那个时代难忘的精神影像、文化记忆。

“以前村民想看电影,要走三四个小时到雷山县城去请来,冬天不管再冷,全村的人心里都是热呵的,那种热闹和氛围现在再也没有了。”球场边歇凉的村民杨程远对记者说,时代进步了,乌东这十多年来完全变了一个样,但是电影放映的内容除开科教片和战斗片,内容更新的速度还是显得慢了,跟不上大家的需求。

乌东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苗族村寨,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列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2006年成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如今,千年的偏僻苗寨到县城只需半小时,高速公路也修到了家门边,成了民族旅游和乡村民宿的热门打卡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需求。

昔日的偏僻苗寨乌冬村现在成了民族旅游和乡村民宿的热门打卡地

“放映员太辛苦了。”杨程远坦言,年轻人很多外出打工,人人都有了手机,放映的电影在手机上都有,所以看的人少了,冬天的时候更少。

来自凯里市某学院正在散步的游客田老师说:“电影下乡是在文化生活极为单一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有的娱乐活动,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但从放映内容、放映方式、观影对象来说,这一项文化惠民活动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相应调整。”

夜晚十一点,电影放映任务结束,李文成独自把全部放映设备包括孩子搬上了他的电动三轮车,发动后在夜色中离去,车尾的灯光越来越微弱,直至在村寨的拐弯处完全消失。这是他必须坚守的职业,每年三四万元的收入也是他的生计所在,他将继续完成今年的放映任务。

记者手记:

时至今日,电影下乡仍在继续。受众的素质在改变,放映的场地和载体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观影的方式基本趋向于影院和手机,下乡的露天电影在当下显然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辉煌,但是这一种惠民宣教方式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它该有的荣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子建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凌忠云

三审 沈安永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