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特派记者 怀晓 7月31日发自成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1日一大早,成都大运村内,来自成都大学的志愿者龚佳便开始了每日例行工作,对接、核对媒体需求,与业务口人员进行报备等。

目前,成都大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赛场上大学生运动员在这里展现青春风采;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也在赛场内外挥洒着热情,他们被亲切地称为“小青椒”。“青椒”谐音“青交”,即青年交往,寓意着大运会是一场世界青年交往交流的盛会。

成都大运村位于成都大学内,占地1200亩,共分为运行区、居住区、交通区以及国际区四个区域。这里为代表团提供住宿、餐饮、健身等多种服务,是大运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载体。

走进大运村,不难看到遍布各个角落的“小青椒”们。候车区域、安检区域、赛事信息区域......都有他们忙碌的背影。

在媒体中心见到龚佳时,她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我们最忙的时候应该是开幕前,现在每天有比赛,其实没那么忙了。”龚佳是本次大运会的媒体服务助理,说得简单一点,有点像“联络官”,平时主要就是服务媒体人员,做好对接、联系、协调。

工作听起来不复杂,但想要成为“小青椒”中的一员,却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当时是我们学校组织报名,然后有一个初步的面试,后期还会有各个岗位的主管老师来面试我们。”龚佳说。

据龚佳介绍,志愿者的选拔有一些硬性要求。首先,报名的大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志愿服务经验,其次还需要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语言的要求,一定要会说外语。“有的岗位面试时会是全英文面试。”

目前,成都大运村在运营的有34个业务口,使用志愿者的有22个业务口,“小青椒”们在各自的板块发挥着重要作用。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学生们分别来自于10所高校,其中9所是本省的,还有一所是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大学。

在大运村的各个区域,都能看到大学生们热情、周到、专业、高效的志愿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村还为每一个代表团都配备了随员志愿者,协助处理代表团的日常事务,提供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等语言类服务。

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人员表示,“代表团随员志愿者有300多名,他们也是整个大运村语言水平最高的一批。”

自7月1日参加志愿工作以来,龚佳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的热情,“每一个都会和我们说‘hello’,也有一些外国运动员会对我们说‘你好’,他们很喜欢学习中文。”

作为一名地道的成都人,龚佳的志愿者之旅要进行到8月11日才能圆满结束。她很自豪大运村能设在自己的学校里,“我们学校现在修建的很漂亮,听说今年录取分数已经涨很多了。”龚佳笑着说。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