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相关资料图)

26日,国新办就“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举行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到,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要求来看,此前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这都是基于哪些考虑?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对此解释到,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自古以来,我国的基本水情就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要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修复保护河湖生态。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出现了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完全有悖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去谋划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必须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又要保障实现“还水于河”,修复保护河湖生态。

第三,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需要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我国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广趋强的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比如,2021年郑州发生了“7·20”特大暴雨,一小时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2021年珠江三角洲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2022年珠江流域北江发生了1915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等。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及其影响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

李国英指出,总之,统筹解决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需要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综合功能。(中新经纬APP)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